2021年5月31日下午,雷泽体育app下载申报成功的海淀区群体课题子课题——“海淀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课程整体育人体系办学模式创新研究”启动会在主教楼209会议室举行,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课题执行人李晖首先介绍了雷泽体育app下载子课题选题的背景。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发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民办教育进入了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规范、优质、公益高质量发展阶段。海淀区群体课题《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模式创新研究》应运而生。基于目前雷泽体育app下载的发展情况,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策略是通过课程建设,即通过对课程的整合、拓展、深化、提高,达到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题负责人林卫民校长进一步阐述了雷泽体育app下载申报此课题的意义。他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育人载体,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还必须画好课程建设的“三个圆圈”。第一个圆圈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是学校办学的底线,外国语学校并不是只重视外语课程抑或只教外语课程的学校,是必须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根本前提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其他学校要做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事务,外国语学校也必须要做好。第二个圆圈是外语特色课程。真实的外国语学校,必须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后,系统建构以外语办学特色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我们学校教育的魅力也在于此。第三个圆圈是课外教育课程。也就是走出课堂的一系列准课程,我们要有整体的教育育人设计思路和具体的教学安排,更要将方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林卫民强调,我们要通过此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科研的热情。希望所有成员结合研究过程进行深入思考,不仅促进自己更快地成长,更要作为科研骨干带动其他教师深入教学研究,育人研究,建成研究型教师团队,实现学生发展目标,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还讨论了课题研究目标、内容、研究方法及路径,并进行了明确的任务分工。
所有成员都表示,在海淀区教科院的领导和林校长的带领指导下,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会有极大的提升,学校一定会在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附课题组核心成员简介:
林卫民:课题负责人。国家督学、研究员,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市督导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担任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委。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办学实践创新,《基于“薄弱学校”现实的学校变革行动》荣获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近几年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校正面临挑战》专著,另一本书稿《校长的勇气》正在付梓中。经常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或全国各地讲学,对教育领导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研究较为深入。
李晖:课题执行人。博士,数学高级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海淀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京城好老师等荣誉称号。教学成绩突出,在省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国高中数学教师说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参与国家级、市级、区级多项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荣获北京市、海淀区一二三等奖。
杨磊:数学学科高级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北外附校副校长、初中校长。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进个人、海淀区优秀教师、海淀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海淀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师德榜样等荣誉称号。教学态度严谨,课堂教学中注重塑造学生的理性精神、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曾在海淀区“课堂教学现场竞赛”中获一等奖,多次执教区级公开课并做教材教法分析,执教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活动荣获“部级优课”。曾参与北京市规划课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研究工作,是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
王静:中共党员,政治学科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清华大学博士生。现任海淀区政府督学,北外附校校长助理、高中执行校长。被选为北京市首届特级教师工作站学员、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学员、海淀区思想政治学科兼职教研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9项,30余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多次承担国家级、市级、区级研究课任务,多次承:5砬滩慕谭ǚ治鋈挝,多次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级。曾担任教育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指导教师,曾获全国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个人、北京市第十届民办教育园丁奖、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师德榜样、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海淀区师德标兵、海淀区优秀教师、海淀区教科研先进个人、海淀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谭畅:英国莱斯特大学国际商法硕士,曾在世界500强外企担任风险控制工作。自2015年就职于北外附校,主要负责行政、外事及人事工作。
杨卓: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博连读生,初中生物教师,现任北外附校初中生物八年级备课组长,兼任生物竞赛校队指导教师,北外附校STEM课题组负责人,曾担任北京市海淀区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曾获得北京市“小院士”项目研究展示活动优秀辅导教师;所带学生获得了北京市海淀区金鹏科技论坛二等奖;北京市“小院士”项目研究展示活动中学组二等奖;海淀区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周箐:博士,地理教师。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注重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多次获教学比赛和论文评比奖项,教学设计和案例荣获海淀区中学教学设计、案例评比一等奖,国家级案例评选二等奖;多篇案例及论文公开发表,先后多次被收入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研究丛书;获“三八红旗手”、“课程改革试验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及“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史芳: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师。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和TKT(剑桥英语教学能力证书)持有者。博士论文以美国政治为背景,跨越认知语言学、政治学和沟通学,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填补了国内批判语篇分析领域内实质性分析的缺失,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领域内的沟通效能理论框架,为高效的沟通行为提供了参考。论文被北京外国语大学评为优秀论文。教学过程在传统英语学科的基础上,将认知语言学和脑科学的最新研究融入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二语习得方式,使学生在有限接触第二语言的情况下也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语言系统。
刘佳:中共党员,硕士,一级教师,北外附校“四星级”教师。任教英语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现任北外附校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兼任小学选修与活动课程管理办主任、德育办副主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长。曾获海淀区三八红旗手,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等荣誉称号。所设计的多节英语教学课件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10余篇论文获全国、市、区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二等奖,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所指导学生多人次在国家级、市级英语大赛个人与团体赛中分获金奖、银奖与一、二等奖。
冯燕:中共党员,硕士,科学学科一级教师,海淀区学科骨干教师,小学教学副主任。获荣获海淀区“科技之星”、海淀区“校外教育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和“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科研能力强,曾负责三项区级课题并按时结题;2018年在杂志《中国教师》和《中国科技教育》各发表教学案例1篇;参与编写《小学科学18个重要概念全景解读》一书,并于2019年3月 出版;2020年参加海淀区骨干教师基本功比赛论文、教学设计、说课均获一等奖。曾先后带领学生参加全球、全国、北京市多类科技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宋花磊:学校小学教务处主任兼国际项目中心主任。参与多项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英语阅读策略、“英汉双语”教学整合研究、基础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比较研究等,其中《北外附校特色课程双语科学课程的构建》一文作为案例被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淀教育——与世界对话》一书中。《面向2035未来教育的教师个人发展》一文被收入《人民教育》杂志2019第6期《面向2035,教师如何发展?-----两会独家观察》中。其它论文成果曾在市级和省级一级期刊发表,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录。曾荣获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承担2016年“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英语特色课程教学研讨会中”全国优秀示范课。课堂实录曾被收入“海淀区2015年课改新教学系列光盘”,教学设计被收入《海淀区课改新教学实录教学设计与评析汇编》。
孙静:英语学科一级教师,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标兵,北外附校“四星级”教师。现任北外附校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教学设计曾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论文多次获得北京市级一等奖;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所指导学生多人次在国家级、市级英语大赛中个人与团体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多次参与海淀区空中课堂资源录制。
张爽:中共党员,法国文学硕士研究生,高中复语教研组组长。硕士期间获北京市公派留学生奖学金,留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主修对外法语教学。附校工作期间,被选派参加法国勒芒大学与法国使馆联合举办的DUFLE 法语教师培训,获得校颁文凭。法语DELF 语言等级考试考官。海淀区金鹏科技论坛优秀指导教师。
任杏娜:小学音乐一级教师,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学校京剧团负责人。研究课《北京四合院》获市级一等奖;论文《小学音乐欣赏方面的研究高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的心得》获得区级一二等奖。本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传承和发扬国粹艺术要从小抓起,2018年初创建北外附校小学“京剧团”,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演出和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娄树华:中共党员,高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任高三年级主任、班主任、备课组长,北京市中小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海淀区“四有”教师标兵,海淀区骨干教师。娄老师研究教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情探究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诗歌专题复习》《秋兴八首(其一)》分别获得北京市第二届、第三届科研课题研究课(教学基本功)评比二等奖。有数十篇论文获得国家、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并发表。其中,《不当“千手观音”不做“甩手掌柜”》获2018年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征文一等奖并收录《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文化塑造班级》一文获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并发表于《学校教育研究》;海淀区“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主题征文一等奖,海淀区风采杯第二届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一等奖等。《我和三个学生的故事》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不老的心情成就不绝的风景》一文发表于《魅力中国》,《真诚的心灵沟通,赢来“风轻云淡”》《疏之未雨绸缪,防之逾越规矩》等文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所带班级曾获“海淀区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活动、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等有上百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获辅导教师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三届“希望杯”全国作文大赛现场总决赛获得三等奖(国家级)。